常见的劳动纠纷有哪些
常见的劳动纠纷主要集中在劳动合同、工资福利、经济补偿、社保待遇、工伤赔偿及竞业限制等方面,涉及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各个环节。这些纠纷不仅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也影响企业规范管理,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需双方共同遵守法律法规。
一、劳动合同纠纷
劳动合同纠纷贯穿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全过程。在订立阶段,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较为突出。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需提供基本劳动关系证明,如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表、工作证等。
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可能在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方面产生分歧。用人单位未经劳动者同意擅自变更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可能给劳动者带来不便和经济损失。此外,合同条款不明确、不公平也容易引发纠纷,如设置不合理条款限制劳动者合法权益或免除自身法定责任,这些条款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在解除和终止阶段,用人单位不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如未提前30天通知解除等,均属于劳动纠纷范畴。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引发的争议也较为常见,用人单位对严重违纪职工作出处理应按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二、工资福利纠纷
工资福利纠纷主要包括工资支付、加班费及各类福利待遇争议。工资支付纠纷表现为拖欠工资、克扣工资和工资计算错误。一些用人单位由于经营不善、资金周转困难等原因拖欠劳动者工资,建筑行业、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是拖欠工资纠纷的高发领域。克扣工资问题中,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扣除工资,但这些罚款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加班工资纠纷随着工作节奏加快日益增多。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一定比例支付加班工资,工作日加班支付不低于150%,休息日加班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200%,法定休假日加班支付不低于300%。但实际情况中,很多用人单位未按此标准支付,导致劳动者权益受损。举证方面,劳动者需初步证明加班事实,用人单位需提供考勤记录等反驳。
福利待遇纠纷涉及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带薪年休假等。用人单位不按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或只缴纳部分险种,以及不安排劳动者休年休假也不按规定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等问题均属此类。对劳动者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三、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纠纷
此类纠纷在劳动争议中占比较大。常见情形包括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支付违法解除赔偿金,该赔偿金为经济补偿金的2倍;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未缴社保等原因被迫离职,主动解除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合同到期不续签,劳动者主张经济补偿金。
争议焦点集中于用人单位解除行为的合法性及补偿金额计算。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工作年限认定等常常成为双方争执点。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的加付赔偿金纠纷也时有发生。
四、社保待遇损失赔偿纠纷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手续,导致劳动者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而要求赔偿损失的纠纷日益增多。常见诉求包括因未缴纳社保导致的工伤医疗费、失业保险金、生育津贴等无法报销,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部分地区允许通过仲裁要求补缴社保。
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待遇而发生的纠纷也属于劳动争议范围。
五、工伤与职业病赔偿纠纷
工伤纠纷主要包括工伤认定争议和赔偿金额争议。用人单位不配合工伤认定或对认定结果有异议,以及在赔偿金额方面压低标准或拖延时间。工伤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
即使工伤认定下来,在工伤赔偿方面也可能产生纠纷,双方可能在赔偿标准、金额等方面存在分歧。劳动者因工伤、职业病请求用人单位依法给予工伤保险待遇发生的纠纷较为常见。
六、竞业限制与保密协议纠纷
竞业限制纠纷在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较为多发。常见情形包括用人单位未按约定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劳动者主张权利;或用人单位指控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或保密协议要求支付违约金。随着新经济、新业态发展,此类新型劳动争议案件不断增多。
七、其他劳动争议类型
劳动派遣纠纷涉及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三方责任划分。劳务派遣合同纠纷中,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在工资支付、社保缴纳、工伤赔偿等方面互相推诿责任,劳动者与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之间也可能因待遇不公平产生纠纷。
此外,股权激励纠纷、服务期违约金纠纷、未缴纳社会保险赔偿损失、新型用工劳动关系确认等新类型劳动争议案件不断增多。从争议发生时间点看,多数劳动争议案件发生在双方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以后,追索劳动报酬、经济补偿、工伤保险待遇等纠纷占案件总数的85%左右。
下一篇: 无
您好,请

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