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架构怎么定?
先把股权切成“创始人、合伙人、员工、投资人”四块,再按贡献、资金、资源、能力做二次分配,同时预留期权池、设置兑现节奏,并用章程或协议锁定控制权与退出条件,全程由律师或财务顾问把关,才能兼顾融资、激励与稳定。
一、先分大类再切小块
第一步把100%股权先划出两大区间:一半左右留给创始团队,另一半预留给未来投资人和员工激励;第二步在创始团队内部再细分,必须选出一位核心大股东,其余按出资、技术、市场等实际贡献协商比例,杜绝平均分配。
二、预留期权池与融资空间
预留10%—20%股权放入期权池,由大股东代持,用于吸引后续合伙人和核心员工;同时提前规划A、B轮稀释比例,避免后期从老股东手中硬抽股份引发纠纷。
三、用机制锁定控制权
通过“同股不同权”、有限合伙企业持股、一致行动协议或章程特别条款,让创始人哪怕股权被稀释,也能掌握多数表决权;董事会席位、高管提名权、公章管理等配套制度同步跟进。
四、设置兑现与退出节奏
所有创始股一律设四年成熟、每年兑现25%,中途离开未成熟部分由公司无偿回购;股东离职、离婚、身故等情形下的转让价格、受让主体、优先顺序提前写进股东协议,防止股权外流或僵局。
五、请专业人士把关
方案成型后,由公司律师审核章程、股东协议、期权计划是否与当地公司法、证券法冲突;财务顾问同步测算未来融资、上市对控制权和税收的影响,确保架构可一路沿用到IPO。
您好,请


微信沟通